乡村建设进行时(一) | “183”行动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村庄规划是城镇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律依据。同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指出构建“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数字化管理系统,严格用途管制,加强监督检查。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183”行动:“1”即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为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国图信息对如何进一步加强“1”(村庄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保障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进行深入思考,明确村庄规划业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村庄规划业务简析
村庄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引导,整体业务主要围绕“编制、审查、实施”三环节开展。规划编制需要落实上级要求,明确包括总体布局规划、村庄配套设施等内容并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规划审查主要是按照审查流程与规则,对村庄规划的汇交成果进行智能化质量检查和业务逻辑核查,保证规划成果质量并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统一管理;规划实施主要以规划成果为依据,提取规划条件、开展规划许可证核发,高效支撑乡村地区用途管制,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乡村建设品质。
图1 村庄规划业务体系
二、信息化建设“四要点”
根据村庄规划核心业务需求,形成村庄规划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主要从“标准、数据、规则、系统”四个要点开展,辅助村庄规划编制、规划成果审查、规划成果管理及更新、规划成果应用全业务流程。
细化数据规范,保障乡村地区规范化管理
为保障村庄地区规划建设管理需要,改善以往村庄规划成果标准不统一、组织形式分散等问题,各地需要从村庄规划“编什么”、村庄规划成果“有什么”、村庄规划“怎么用”出发,依据本省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以及现有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数据库标准规范和相关指南梳理形成能够指导建设的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规范,规范成果内容和格式,作为形成村庄规划“一张图”和建设“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
图2 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规范建设思路
建立更新机制,实现村庄地区成果动态更新
村庄规划编制一般结合村庄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分步分批滚动编制的方式,先编制近期急需的内容、后期逐步完善;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因村庄发展条件变化需修改村庄规划的情况。为形成全域动态更新的村庄规划“一张图”,需要采用增量更新模式进行数据更新。通过建立现势库、过程库、历史库,分别存储最新成果数据、更新过程数据和历史归档数据,实现多版本规划数据的管理,支撑村庄规划成果全过程溯源。
图3 村庄规划数据更新机制
完善规则体系,推动村庄地区精准化管理
针对村庄规划成果审查以及规划条件提取等业务场景,细化梳理相关规则体系。以成果审查为例,主要从成果形式审查、规划成果自身符合性审查、上位规划及专项规划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等方面进行审查要点梳理。最终将指标和规则模型化,实现规划审查中指标、规则和模型的可视化管理和配置,提高成果审查精准度,保障规划成果科学合理。
图4 村庄规划规则体系梳理
建设信息系统,支撑村庄规划数智化管理
基于村庄规划全业务流程,建立贯穿规划“编制、审查、实施”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包括村庄规划辅助编制、村庄规划建库更新、村庄规划审查、村庄规划管理、村庄规划应用模块,实现村庄规划的全流程服务和村庄建设项目管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落地。
图5 村庄规划信息系统框架
三、结语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同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国图信息结合村庄规划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新时期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存在的痛点,提出“标准、数据、规则、系统”四要点解决思路,为村庄规划及建设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后期将根据乡村建设的需要,持续深化村庄规划业务和技术研究,为最大程度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保证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为提升政府空间治理能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创新力量。
本期供稿:应用软件研发中心 王会影 方银威
本期责编:沈健 徐頔飞丨推荐阅读丨